元代钧瓷小碗近来一直备受收藏界关注,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直径8.6厘米的宋至金时期钧窑青釉紫斑小碗,成交价662万港币。这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于元代钧瓷作品价值的关注。
价格或是“浮云”
高价钧窑碗的成交数量远远超过盘子,要想找到收藏传承清晰的高品级钧窑碗,只能等待名家收藏换手。早在198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直径9.2厘米的金代钧窑天蓝釉玫瑰紫斑小碗已拍至115.5万港币。2000年以后路份好的钧窑碗基本都在百万元以上,2006年伦敦苏富比春拍,直径9厘米的北宋钧窑紫斑釉小碗拍至36.64万英镑。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直径8.6厘米的宋至金时期钧窑青釉紫斑小碗,成交价662万港币。
真迹难现拍场
目前拍卖市场上标明元代画家的作品之所以难以拍出高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真伪难辨。
目前,绝大部分的“元四家”真迹被存放于各大博物馆中,而能够在拍卖市场上流通的绝对是寥若晨星。绝大多数的拍品都是以“传”、“款”形式出现的。至于拍卖行能够直接以画家名字署名的,已经算是经过了很缜密的考证,或者是来自于名家的珍藏。
机遇风险同在
收藏元代的钧瓷小碗,藏家要摆正心态。对于真迹,只要有实力,再高的价格也值得买下;对于明清时期的仿品,只要价格合适,也可收藏。最需要警惕的是市场上出现的用印刷品通过添墨之后伪造的元钧小碗,拍卖行很难分辨,一旦添墨之后,更难辨别。
评论